作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人工智能已催生了大批新产品、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模式,也为教育现代化带来更多可能性。AI时代下,国际教育正朝着更加智能化、个性化和国际化的方向发展,面对发展迅猛的新科技,如何引导和启发青少年正确认识AI?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学生,AI教育的侧重点是否有所不同?针对以下问题,学者们也做出了回应——
Q1:AI时代,大学院校与专业申请有何变化?
AI对于大学申请的作用是什么呢?借用李飞飞教授在最近一次采访中所提到的一句话:“斯坦福应该录取最会使用Chatgpt的学生。”当前,我们发现在AI方面投入大量精力的孩子们正在逐渐变多。一个会用AI的学生可以稳定自己的下限,一个善用AI的学生则可以提高自己的上限,很多学校也注意到了这一点。
最近几年,海外院校的AI专业设置也发生了变化,Top50学校中约29所匹配了AI相关专业,如宾夕法尼亚大学今年秋天启动的具有融合性的AI专业,包含了人文社科与信息科学、计算机等的内容。比如卡耐基梅隆很早就有了AI的专业,哥大、佐治亚理工,这些学校也在本科阶段就设置了AI专业。从学校的举措中可以发现,AI相关的领域在今后相当一段时间内还会有巨大的空白,比如AI相关的伦理、应用和技术等等。空白就意味着探索和机遇,这些机遇将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平等地向每一个孩子开放。
从历史的角度看,AI没有那么特殊,人类也不是那么轻易就能被替代的。最近发布的诺贝尔化学奖、生物奖都在强调的一件事情叫作“AI for science”。AI正在变得越来越重要,要学会拥抱AI,不能把它单纯当作一个写作业的工具,或是作为一个查资料的工具。
在AI早期发展的情况下,中国的孩子们要打开自己的思路,尝试理解AI。相信再过10年15年之后,AI将会扮演更多的角色,它们会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好,也会在这个领域产生更多的内容。在这个阶段成长起来的人才,他们会通过探索以及应用让AI成为日常的工具,同时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奠定基础,具备独立地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为这些是不会被AI替代的。
Q2:不同的角度如何看待AI教育?
站在不同的角度,大家对于AI教育的看法也是不同的。
作为家长来说,AI可以辅助搜索很多孩子提出来的问题,让这问题得到详细的、全方位的解答。在这个层面上,AI是很方便的工具,很好的宝库,家长应该主导和管控好孩子与AI的互动。
站在学校和老师的角度来说,首先必须要让学生知道什么是AI,AI有哪些工具,如何通过不断地提问得到正确的答案。AI生成的结果不是最终答案,要学会独立思考,自己判断;其次要让孩子们去理解它的基础应用,包括学习AI的基础算法和概念技能等,在学习跨学科课程时能借助AI进行整合。
Q3:AI对未来学校教育将带来哪些挑战?
人类的认知在不断提升中,这对每一个人的学习能力和精力是严峻的挑战,对学校如何培养人才也是挑战,而AI则在学习过程上突破以往的认知规律。那么现在迅速发展的人工智能对学校教育带来了什么样的挑战?
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点,一是学校教育的目的和功能将会发生变化。无论是大学还是中学,重要的是要帮助和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选择、学会思辨。技能和素养的发展应该成为学生学习成长的重点。相比以往,学生在AI的帮助下,能更加个性化地得以发展自己,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校教育对于学生而言,是在AI的助力下,如何去学习,去选择和思考,这是今后学校教育很重要的功能。第二是学习的组织形式也发生了变化,它更强调个性化的主动学习和合作学习。不同于工业化时代强调标准化的学校教育,在人工智能影响下,根据孩子的兴趣和志向,在不同方面得到发展的机会。教师要协调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人工智能,引导学生发展自己的认知、技能和素养。教师的人格魅力和学校的集体氛围对学生的终生成长会有很大的影响。
Q4:AI来了,留学生活会更容易吗?
有很多案例告诉我们,AI的知识深度和广度上是比人类更高的,我们可以通过不断提问而得到解决问题的方案。
大学阶段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一定是离不开论文的。海外大学对于学术写作和学术抄袭的规定非常严格,超过三个英文单词连在一起就被判定为学术抄袭。所以留学生在进行学术写作时如何避免学术抄袭,如何做正确的引用,这些问题需要引起重视。国外有个软件可以帮助留学生改语法,改引用,帮学生圈出来涉及学术抄袭的部分,通过程序来帮助留学生学会如何写作,提高写作能力,使文章更加符合学术写作的逻辑、连贯性和一致性。
海外的大学通常非常重视学生的毕业和就业环节,在这个过程中学校会提供很多AI的帮助,一部分线下的老师和线上的软件能够帮助学生做模拟面试,包括如何修改简历,通过学生的专业、兴趣,给出具有倾向性的职业选择,帮助学生完成职业发展的重要步骤。
看完了学者们对AI与教育的解读,相信大家对AI和教育也有了深刻的理解,也有了更多自己的感悟。不妨整理整理,和我们一同分享吧!我是小木老师,一个絮絮叨叨的留学顾问,“AI与教育”,分享给你~